牛市新叙事——比特币生态发展图景

2023-11-15, 07:57

[TL;DR]:

Ordinals 协议由 Casey Rodarmor 提出,于今年 1 月 30 日在比特币主网启动。它支持用户将多种数据形式与特定的 sats(聪)绑定,「铭刻」到比特币区块链上,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转移交易。

目前 Stacks 平台上的各类生态项目涵盖了钱包、DeFi、NFT、质押、DAO、数据分析等领域,在叙事营销上也颇见水准。

当然目前围绕比特币生态的资产发行权、产品扩容权的争夺战尚未结束,各项目方仍在发力竞争,这其实可以看作是比特币新文化运动的繁荣表现。

引言

经过多年的默默耕耘,BTC 生态终于在今年获得巨大突破,一大批原生协议/产品如 Ordinals、Atomicals、Taproot Assets 涌出先出来,为比特币的新叙事带来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基于比特币的诸多生态协议/产品,展望未来发展路径。

「出圈」的比特币衍生协议:Ordinals

Ordinals 协议可能是今年最出圈的新协议。

Ordinals 协议由 Casey Rodarmor 提出,于今年 1 月 30 日在比特币主网启动。它支持用户将多种数据形式与特定的 sats(聪)绑定,「铭刻」到比特币区块链上,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转移交易。

这里普及下背景信息。序数是一种比特币的编号方案,允许跟踪和转移单个 sat,我们将之称为序号。比特币就是按照它们被挖掘的顺序进行编号,按照 UTXO 方式进行铸造与转移。

在 Ordinals 协议下,可支持的资产或代币类别有铭文(inion)、BRC20、稀有聪、有序递归(recursion)等。

作为第一个比特币原生铭文,$ORDI 在今年夏天引起了一波 ORDI Summer,但后面很快陷入沉寂。直至今年 10 月下旬,Ordinals 协议经过一次重大版本更新,增加了批量铭刻、铭文编号、添加元数据等多种功能,叠加 BTC 大幅上涨,社区再度活跃起来。

随着 Gate 等知名交易所陆续上线$ORDI、$SATS 等龙头铭文,以及社区成员提出将它们作为治理代币,赋予质押、投票等场景用途,这有助于使诸多铭文从纯粹的短期投机的 MEME 属性向实效功能演化,并助力比特币铭文进一步「破圈」。

图 1 来源:Gate.io

总的来说,Ordinals 为行业带来了 BRC20 标准,RUNE、PIPE 等升级版的协议,以及启发了 Atomicals、Taproot Assets 等新资产协议,为市场带来了更加多样性的资产,尽管短期内存在大量炒作泡沫,但长期来看仍是非常有价值的创新实验。

新用例的比特币衍生协议:Atomicals

Atomicals 原子协议是由匿名团队提出的,旨在弥补 Ordinal 协议的部分限制,并由此重新设计发展处新的领域 ARC20、Realms、数字物件(Digital Objections)等资产。

相较于 Ordinals,Atomicals 改进了 colorcoin、namecoin 等现有的理论方案,使其应用可以更大程度地运用比特币的 UTXO 模型,并能兼容各类既有的比特币创新协议,如 BitVM、PSBT SWAP 等。

图 2 来源:Atomicals

ARC20:ARC20 代币全部铸造与交易操作都可以依靠比特币主网完成,支持进行代币拆分。此外,铸造者还可以自行选择 Bitwork Mining 前缀,而只有通过 CPU/GPU 挖矿将匹配的前缀计算出来后,才能获取铸造对应 ARC20 代币的资格。总的来说,这种理念非常「清真」,很更贴近 OG 们的比特币原教旨主义的诉求。目前龙头代币为$ATOM。

Realm:我们将之翻译为「领域」,定位于 Web3 版本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即允许用户运营自己的领域来建立社区、代币等。

NFT:Atomicals 还允许用户使用图片生成 NFT,$Atommap 是首个该协议产出的 NFT。

发展最早的比特币 L2:Lightning Network

作为最受比特币社区接受的第二层解决方案,Lighting Network 自 2016 年以来一直是比特币生态开发者的集聚地。

它在不触动比特币核心代码的情况下,通过构建一个额外的支付通道网络来实现高效低廉的微交易,目前处理速度可以达到每秒数百万币交易。

Lightning Network 最新的动作是在 10 月中旬发布了 Taproot Assets 主网 alpha 版本。

我们先前在 Blog 中也专门撰文探讨过该协议。简单总结来说,Taproot Assets 协议是一种构建在比特币上的 Taproot 原生资产(Taproot-native asset )层。Taproot Assets 的资产发行场景中,系统可以把 操作码指定为 Token 的发行总量、发行时间、发行对象等基本规则,这样接入一组多签地址就能来联合触发该操作码,而闪电网络的中继节点充当了资产管理分发的记账管理职能,可以实现低成本、高频次、高效率的点对多的分发交互。

目前来看,Taproot Assets 比较适合高频交易的场景,如稳定币等同质化代币。

当然由于 Taproot Assets 不使用比特币作为完整的数据可用性层,用户需要在链外索引或自行配置数据存储。

善于营销的 BTC 智能合约链:Stacks

作为早在 2013 年就实现概念性提出、在 2018 年面市的老牌侧链项目,Stacks 采用了 PoX 机制将 Stacks 区块与比特币进行集成,在该过程中允许用户锁定持有的协议代币$STX 参与网络安全,并获得比特币奖励。

实际上来说,Stacks 借助了比特币主网的安全性,在自己的区块链上执行用 Clarity(自行研发的一种智能合约语言,具有强类型系统和明确的执行逻辑)编写的智能合约并最终在比特币网络上实现结算交易,由此实现了萌生简单的 DeFi 产品线的基础环境。

图 3 来源:Gate.io

除上述特性外,Stacks 还兼容现有 Web 技术,例如使用 Java 开发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等,从而使得开发者可以更便捷地构建各类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目前 Stacks 平台上的各类生态项目涵盖了钱包、DeFi、NFT、质押、DAO、数据分析等领域,在叙事营销上也颇见水准。

Stacks 团队今年参加了韩国 UDC 大会,并推出了首个去中心化资助计划试点,与 btcstartuplab 合作,推动比特币去中心化金融和游戏化金融等新应用案例。

不过其将 BTC 作为奖励发放给质押 STX 矿工的做法饱受非议,在讲究正统性的比特币社区看来,它属于最不「清真」的搅局者了。

概念阶段的扩展方案:BitVM

BitVM 是由 ZeroSync 推出的一种表达图灵完备的比特币智能合约的新方案,在无需改变比特币网络的前提下,通过 optimisitc rollups 运行一个支持通用计算的 VM 虚拟机,从而实现基于比特币的智能合约操作。

我们先前也撰文为大家分享过 BitVM。目前业内对比特币实现 Layer2 有两种主流思路:

1) 把闪电网络这种 OP Rollup 的模型做拓展,不局限在做支付,可以做任意的合约操作。BitVM 是这种思路。

2) 把 tBTC 这种分布式门限签名做到链上去中心化。BEVM 是这种思路。

相较于 BEVM,BitVM 仍处于早期概念验证阶段,理解和使用起来相对困难,在一些细节比如侧链去信任桥接问题上还没有提出完整解决思路,此外,在支持多方合作、操作简便性和通用性方面也稍显不足。

总结来说,BitVM 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构想,尽管它还无法实现相当精细的智能合约开发,但它借助比特币的安全性能,可以用于链下计算的一些场景中,包括 DLC 预言机、拥堵控制/coinjoin 聚合器和侧链法定数等。

小结

除上述之外,还有进展相对缓慢的终极的扩容方案 RGB、EVM 结构的智能合约链 RSK、Celestia 推出的基于 BTC 网络的 Rollup 项目 Rollkit 等。因亮点有限,本文不再赘述。

但这些方案的基本思路都是一致的,即在尽量不触动比特币核心代码的情况下,依托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能和强大共识,开发出特定类别或领域的新用例,从而试图获取比其它公链具备更大规模、更多认可度的发展空间。

当然目前围绕比特币生态的资产发行权、产品扩容权的争夺战尚未结束,各项目方仍在发力竞争,这其实可以看作是比特币新文化运动的繁荣表现,可能成为减半奖励下比特币矿工获得损失补偿乃至提高收入的一种新的范式进步。

竞争挤掉泡沫,共识凝结价值。

比特币生态开发者者在沉浸于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应关注应用落地和社区建设,尤其是面对生态大爆发前期的投机混乱阶段,比特币极简主义的意识形态将受到严峻考验,社区是否能接受这种创新也将是需要我们长期跟进的课题。

最后补充一句,本文中提到的各类项目代币$ORDI、$SATS、$STX 等均在 Gate.io 有支持交易,Gate 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有价值有创新的比特币生态项目,也欢迎诸多开发者与我们联络合作,为比特币生态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Carl Y.,Gate.io研究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本文内容为原创,版权为Gate.io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一下
目录
gate logo
Gate
即刻交易
加入 Gate 赢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