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近些年来,严控的防疫政策、政治气候的转变、移民潮、外资撤出等利空叠加持续不断地在冲击着香港各行各业。
2、2022年10月31日,载入史册的日子。香港正式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
3、香港目前仍是Defi、Cefi、经纪、资产管理、链下资产通证化、衍生品创新、出入金方面的创业乐土。
4、对特区政府而言,香港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或许这次借助web3能让香港重回亚洲金融中心的王座。
自从在亚洲的金融地位被新加坡反超后,香港一直致力寻找机会重回亚洲金融中心的宝座,或许Web3.0是个很好的契机。
近些年来,严控的防疫政策、政治气候的转变、移民潮、外资撤出等利空叠加持续不断地在冲击着香港各行各业。
2022年9月22日,英国智库Z/Yen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32)公布最新排名,美国纽约及英国伦敦继续位居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首及第二位,香港失去亚洲首要金融中心的地位,下跌一级跌落排名第四,取而代之的是新加坡,由半年前公布第31期排名的第六位,爬升至第三位。
报告提到,香港持续的旅游限制,在不断深化影响其正常业务的开展。
尤其2020年中政治气候开始转变,英国、加拿大、台湾等地开设“救生艇”或“专案”计划,让港人以读书、就业等方式移居当地。尽管官方均否认香港有大规模移民潮,但从数字上看,香港的劳动人口正在被“蚕食”。
根据港府统计处2022年第二季最新资料,香港劳动人口总数为375.02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13.55万人,下跌3.49%。其中,20至39岁的劳动人口均有减少,20至24岁年龄群组比起同期人数减少14.98%,金融业于2021年第二季的劳动人口约为21万人,但目前2022年就已减少了1万多人。
寒蝉效应在持续,香港陷入了长久的沉寂。
2022年10月31日,载入史册的日子。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于10月31日正式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就在香港发展蓬勃的虚拟资产行业和生态圈,阐明政府的政策立场和方针。其中,重点提及了资产支持代币(asset-backed token,或ABT),意味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今后将重点发展此类虚拟资产产品。
细读《宣言》全文,可以发现以下三类的虚拟资产会合法化:
1、NFT。意味着今后在香港发行NFT会被合法化,并将纳入政府监管(KYC和反洗钱等)。
2、代币化资产(即资产支持的代币ABT)。资产支持的代币表征链下实物资产(例如黄金或石油)的所有权,代币的价值由其标的资产决定。此前泰国出现的分时度假房产代币,以及不少香港创业项目正在探索的黄金、石油、碳排放额度,以及艺术品和收藏品、古董物件代币化均属此类。这次港府推出的“绿色债券代币化”,也是代币化资产的一种,代币价值由绿色债券决定。
3、稳定币和数码港元。稳定币是由金融机构发行的,数码港元可能是由政府授权发行的。可以拭目以待港府在哪些公链上发行数码港元,或者港府会主导单独推出一条公链也是有可能的。
而这些对于目前整个区块链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王炸的利好消息。
其实不是怕监管,而是怕随性的监管,没有边界的监管,没有法律条文的监管。
如今,香港的“加密宣言”正式落地,我们可以给香港多一点时间,多一点期待了,可为什么是香港?
由于香港历史上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丰厚积淀,聚集了大量金融、交易、衍生品创新方面的人才,因此香港目前仍是Defi、Cefi、经纪、资产管理、链下资产通证化、衍生品创新、出入金方面的创业乐土,也是Web3对冲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聚集地。
在Web3人才方面,香港以金融人才为主,但在Web3产品研发和运营方面,也有不错的人才积累。尽管与内地无法相比,但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相较,似仍然有相当优势。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植根于普通法系的法治体系犹在。这意味着,一旦立法机构颁布相关的法例,行政部门会严格依条文执行,不会因行政部门的肆意解释而出现法规朝令夕改、任意执法的情况。简言之,法规的可预见性仍然很强,这对Web3创业尤为重要。
在法规方面,香港并未禁止数字资产,这也是香港defi和数字资产金融项目众多的原因。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对数字资产创新及监管也有诸多研究,但目前落地的规定并不多。根据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原则,理论上Web3项目是可以在香港发起的,但业界普遍还是有所疑虑,容后文再述。
香港欢迎内地人才移民。香港对内地居民有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科技人才计划及受养人逗留安排等移民项目,针对互联网、IT、金融人才的移民条件较为宽松,且移民计划涵盖配偶和子女。
香港拥有良好的教育体系,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林立,孩子安置和上学也较为容易。加上纯华人环境,内地Web3人才举家迁移的心理门槛,较前往其他国家,要小得多。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作为过渡之地,也可以当作长居之所。
香港政府于去年颁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计划以香港北部元朗、天水围、粉岭、上水等区域为依托,将其建设为宜居宜业宜游、以创科为经济引擎的都会区。预期新一届特区政府会出台支持人才引进和数字科技发展的政策。
香港税制简单、税率较低。个人薪俸税适用累进税率,最高不超过17%;企业法团利润200万港元以下所得税率为8.25%,超过部分税率为16.5%。无资本利得税、股东股息税,对来源于境外的收入也不征税。
这或许就是让web3.0确保发生在香港的底气。
不过,近些年来,众多从香港流失的生态,似乎正在注入新加坡。
日前,亚洲顶级加密大会TOKEN2049在新加坡圆满结束,超7000多位参与者、2000多家全球公司亮相,使其成为加密产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
在众人欢声笑语推动Web3在新加坡发生的同时,却无人在意Asia Crypto Week曾连续2年在香港主办的盛况。
香港无奈让位,新加坡趁机接棒,在Web3世界,如火如荼的“新港之争”已开始了暗中角力。
从发展角度来看,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的Web3需要适当的容错与创新空间,可预见性的监管路径与适度的管理规则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对比香港,新加坡对于加密与Web3的态度堪称积极,以开放的政策大力引导产业发展。
在监管侧,新加坡秉持风险导向原则,创新与包容齐头并进,通过《支付服务法》、《Crypto发售指南》以及《金融业综合法案》,新加坡奠定了加密牌照许可与责任明晰的基础,对DeFi等领域提供监管沙盒加强版的绿灯监管方式,即使无牌照许可,也可以豁免状态合法运营。
而从宏观环境来看,香港的退让也早有铺垫。在内地禁令后,中国加密地位日渐式微,市场转移,西方强势崛起,叠加中美冲突与外界对于香港政策中立性的质疑,亚洲世界的Web3中心从香港逐渐过渡至新加坡,交易与资本中心从新加坡开始眺望至西方。
纵观全局来看,经历数年窗口期后,目前,新加坡Web3生态是暂时略胜香港一筹的。从加密货币交易所来看,新加坡有约47家加密货币交易所,而香港,FTX已远走巴哈马,曾经布局香港的BitMEX、CryptoCom也选择新加坡作为落脚点,本土数字资产交易机构仅30家,较为知名不过OSL与HashKey。
今年,Asia Crypto Week选择在新加坡举办,再次揭示了香港面临的尴尬困境。
香港,仍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各种金融资产的交易量远高于新加坡。亚洲作为世界财富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区内机构投资者与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对于数字资产的需求庞大,大量投资者有意通过香港金融机构参与数字资产市场。
香港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凭借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积淀,抓住内地Web2科技人才蜂涌出海创业的机会,只要能以海纳百川、敢立潮头的勇气,在监管框架上大胆突破,香港是有可能通过Web3革命,重回亚洲金融中心的王座!
我们在Gate.io共同翘首期待,春天再度降临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