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讓投資者「起雞皮疙瘩」的信號:全球金融危機或已逼近?

歷史上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以7結尾的年份,往往與重大金融震盪相關聯。1987年——股市崩盤;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英國Northern Rock和美國New Century Financial倒閉。而明年……也是以7結尾。

債務紀錄:危險的倒數計時

如果說歷史上的危機是由過度借貸所引發,那麼我們目前正處於前所未見的階段:

2015年全球債務已達152兆美元——較2007年的112兆美元增加40兆(危機前),且是2002年67兆美元的2.2倍。IMF指出,公共與私人債務合計已達GDP的225%,為史上最高。

問題在於:高債並不會帶來消費,而是導致經濟停滯。經濟理論認為,當債務降低時,消費與投資會回升,經濟會加速成長。但自2008年以來,債務從未減少,反而持續增加。多米諾效應:高債→銀行周轉困難→成長放緩→債務人更難償還→銀行困境加劇→惡性循環。

來自國際“脆弱點”的警訊

德意志銀行——德國巨頭——股價自2015年高點下跌62%。CEO仍未找到出路。意大利:不良債占GDP的25%。美國大型銀行因利率過低,利潤縮減,甚至短期與長期利率差距被“收緊”,令人憂心。

此外,巴塞爾協議III等規定限制銀行槓桿——保障系統安全,但也讓銀行運作更為困難。

“自由貶值”貨幣:危機徵兆

當本幣貶值超過10%,專家視為貨幣危機。數據顯示:

  • 人民幣:2015年貶值4.6%,2016年再貶6%
  • 馬來西亞林吉特:2015年貶值22.1%
  • 印尼盧比:貶值10.9%
  • 英鎊(脫歐後):2016年貶值17.3%
  • 歐元:2015年貶值10.6%

這並非正常泡沫擴張的徵兆(當時資產價格暴漲),而是經濟增長停滯、商品價格下跌、資產市場長期不穩,加上債務增加與貨幣貶值的雙重困境。

焦點:中國

若說誰是下一次危機的“引爆點”,那就是中國。其經濟靠……信貸爆炸來支撐。企業貸款與消費信貸如火箭般快速增長。

更糟的是:中國的影子銀行(黑市信貸)規模龐大且監管不足。一旦這部分出現損失,很快就會“傳染”到傳統銀行體系。

大型經濟體“虛弱不堪”

  • 美國:2016年預計增長1.6%,低於2.2%
  • 英國:2016年1.8%,2017年1.1%(脫歐後)
  • 歐元區:1.7%,低於2%
  • 日本:0.5%

皆低於預期。

結論:遊戲規則已不同

過去的危機常伴隨明顯的“泡沫”跡象——房地產泡沫、過熱的經濟增長。而這次不同——高債、貨幣疲軟、增長放緩同步出現。這是一個危險的組合。

若危機在經濟已經疲憊、地緣政治緊張升高、金融系統已經耗盡的背景下爆發,其破壞力將是以往的數倍。現在的問題不再是“是否會發生”,而是“何時”,以及各國政府是否能及時準備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