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決定每一輪加密貨幣週期。雖然長期發展主軸來自技術普及,但資金流向才是真正推動價格變動的關鍵。過去幾個月,資金流入動能明顯放緩。三大資本流入管道——穩定幣、ETF 及數位資產金庫(DAT)——動能皆下滑,讓加密市場進入自主資金循環階段,而非擴張週期。
技術普及只是其中的一環,真正驅動並定義每一輪加密週期的核心是流動性。這不僅關係市場深度,更關乎資金本身的流動性。當全球貨幣供給擴張或實質利率下降時,過剩流動性勢必追逐風險資產;加密貨幣一向受益匪淺,2021 年週期尤為顯著。
在過往週期中,穩定幣發行是流動性進入數位資產的主要途徑,也是核心法幣入場管道。隨著產業發展成熟,三大流動性管道已成為新資本進入加密市場的主要動力:

ETF 管理資產規模(AUM)、DAT 淨值(NAV)與穩定幣發行量三者相加,可作為流入數位資產總資本的有效指標。下圖呈現過去 18 個月這些核心指標的變化。下方面板顯示,這個合計變化與數位資產總市值高度連動,說明資金流入加快時,價格也同步上升。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DAT 與 ETF 的資金流入動能已顯著放緩。兩者在 2024 年第 4 季及 2025 年第 1 季表現強勁,但夏初短暫回升後動能迅速消退。流動性(M2)不再如年初般自然湧入加密生態。自 2024 年初至今,DAT 與 ETF 合計規模從約 400 億增長至 2700 億,穩定幣則從約 1400 億翻倍至約 2900 億。這反映出結構性成長,但也明顯進入平台期。
這種放緩格外值得關注,因為每個管道代表不同流動性來源。穩定幣反映加密原生風險偏好,DAT 代表機構收益需求,ETF 則體現傳統金融的配置趨勢。當三者動能同步減弱,代表新增資本整體放緩,而非僅於產品間流動。流動性持續在體系內流轉,未見持續擴張。
放眼加密市場之外的總體經濟,流動性(M2)同樣未停滯。雖然 SOFR 利率在短期內令現金收益更具吸引力,資金流向國庫券,但全球仍處於寬鬆週期,美國的縮表也已結束。整體結構性環境依然有利,只是目前流動性轉向股票等其他風險資產。外部資金流入減少,市場愈發內循環,資金主要在主流幣種與細分領域間輪動,並未出現淨新增,形成 PVP 格局。因此,行情反彈維持時間縮短,市場範疇亦趨收斂,儘管總 AUM 依然穩定。近期波動多由連鎖式清算驅動,而非長期趨勢累積。

展望未來,若任一流動性管道明顯復甦,不論是穩定幣大幅增發、ETF 發行新產品,或 DAT 發行回溫,都將代表總體流動性重新回流數位資產。短期內,加密市場仍處於自主資金循環階段,資本持續在體系內流轉,尚未實現複利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