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現在都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第一次加密貨幣空投,就像昨天才發生一樣。那是 2020 年,我正忙著在 Bitcointalk 上參加各種賞金任務。某天早上醒來,收到朋友在 WhatsApp 傳來的訊息。
他問我:「有用過 Uniswap 嗎?」我說有,他回:「你應該有 400 枚 UNI 代幣可以領,現在市值已經超過 1000 美元。」我馬上去 Uniswap 官方 Twitter 頁面找連結,申領完立刻賣掉了。
就這樣,天上掉下來「白送的錢」,完全不用填表、也不用在 Discord 刷身分,更不用貢獻什麼,輕鬆入手。
我覺得那一瞬間定義了理想空投的樣子:因為你喜歡、並且使用某個產品,意外得到激勵回報。跟現在那些「毫無誠意」的空投形成強烈對比。
後來我又領到 1inch 的空投,所有有資格領 UNI 的錢包都能領到。真正改變我看法的是 dydx 空投。
我把 ETH 跨鏈操作到協議,那時手續費很高,大多數 L2 還停留在白皮書階段。我做了幾筆交易衝交易量,沒做太複雜的事,然後把資產橋出。一天操作下來就拿到五位數美元的空投,真的超爽。
當時我的資產峰值超過 2 萬美元。說真的,這種「白撿的錢」我其中一半直接套現。
dydx 給了我第一筆大額本金,我馬上投進 DeFi,在 DeFi Summer 追逐高收益。還記得在 JuldSwap 挖礦,每天可以賺 250 美元。真的很懷念那段時光。
當然,好事不會一直持續。後來我又去搶 Scroll 空投,期間也領過 Arbitrum、OP、zkSync。但從 zkSync 開始,對我來說就再也遇不到好空投了。
我永遠記得 Scroll,大家對這次空投期望值超高,即使聯合創辦人 Sandy 曾在 Twitter 上提醒大家別期待太多。
但預期還是一路飆升,等到最終發放,大失所望,分配少得誇張。Crypto Twitter 上氣氛瞬間跌到谷底,這次空投真的讓我心態炸裂,發誓以後不再搶 L2 空投。
如果只有這樣倒還好,真正痛苦的是,發現這種「新常態」已成產業現狀。
現在的空投場景讓人無言,從過去的驚喜「天降紅包」,變成了工業化的女巫農場。
你得花幾個月甚至幾年,反覆與協議互動、跨鏈操作、當 LP、燒 gas,建立所謂「忠誠度」;最後可能只拿到少量空投,有時甚至什麼都沒有。現在還得搶 48 小時的申領窗口,Sunrise 可能就是始作俑者。
好不容易申領到,分配量卻少得離譜,還得接受極度嚴格的解鎖期。像 0G Labs 就要解鎖 48 個月(整整 4 年),真的很讓人嘆氣。
類似情形越來越常見,每次看到「空投 Alpha」類推文,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又要發些「小錢」了。
說到底,現在用戶普遍都很功利,實話實說。大家用項目就是為了拿獎勵,沒有人會為了「情懷」無聊連點好幾小時。
至於項目方?他們想要忠誠用戶,也要漂亮數據吸引風投。用戶數、社群規模越大,估值和融資故事越容易包裝。空投戰,變成了用戶和創始團隊的「博弈農場」。
結果就是:沒人滿意,用戶覺得被愚弄,項目方也愁留存。
如果能重新設計空投,我一定採用 Uniswap 的模式。不玩「吊胃口」、不設排行榜,某天直接給忠實用戶驚喜紅包。這能大幅減少女巫農場,也能降低用戶預期。
或者像 Sui 一樣,採用預售型空投、合理 FDV,讓早期貢獻者和用戶都能用公平條款參與。
現在最接近這種做法的是 Cysic 和 Boundless,透過分層獎勵,根據用戶對生態活動的貢獻發放加成。
或者乾脆取消空投,專心打造真正有競爭力、具產品市場適配(PMF)、有穩定收入模式的產品,不要一直抄方案、反覆造輪子,反而更有助於產業發展,哈哈。
現在的空投生態讓人失望,不僅真正貢獻的用戶得不到回報,項目也無法建立有活力的社群。
大家都覺得自己被利用,也許倒不如取消空投,改去做真正讓所有人都能受益的產品?